今天是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欢迎您访问云顶国际业协会官网

企业动态

从“两天半一层楼”到“搭积木式”建保障房 大国工程“建”证深圳成长

信息来源: 中建二局华南公司  信息提供日期:2020-09-30   浏览:1069

深圳光明新区长圳项目工地一片火热建设图景,这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公共住房,8位院士将其科研成果注入其中,像搭积木”一样”出万套保障房。好技术应该用于提升人民幸福感,让人们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院士孟建民说。

特区成立40年,成就了从小渔村变身为一座全球城市的深圳奇迹”。从地王大厦刷新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腾讯大厦将三座埃菲尔铁塔”吊上百米高空的深圳技术”,一座座地标”证深圳跨越式发展。

40年再出发,中建二局华南公司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双区建设”注入建造新动能”。一个个大国工程的崛起,代表着全球城市的重要气质——以人为本、前沿技术创新、精品项目、引领品质革命。

刷新深圳速度”:深南大道边两天半一层楼

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经济特区迈向新发展时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深南大道两边的地标建筑记录了时代的拼搏印记。

 

384米的地王大厦曾为亚洲第一高楼,以最快两天半一层”闻名全国,被评价为我国建筑业改革开放的典范”。鲜有人知,建设开始施工进度耽误,到1994年10月4日,按照计划,10天后大规模钢结构必须进场,可钢筋还有1000余吨没有完成,怎么办?

“全员上阵三班倒,临近节点时连续5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正是凭着这股劲儿,加上工程应用新技术,地王施工速度突飞猛进,提前60天完成主体施工。”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原地王大厦项目施工队长、现公司总经理助理苏昕晖说。作为项目土建承包商,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团队在工程施工采用了11项新技术,”出20世纪90年代的深圳速度”。

 距离地王大厦不远处,有一座八边形超高层建筑,这就是世界第一高钢管砼大厦——353.8米高的深圳赛格广场,也是首座我国自主设计投资的超高层建筑。

 

  2.3万吨的用钢量,两万件钢构件,俨然一个钢铁巨人”!将这个钢铁巨人连接起来的是21万套高强螺栓,38万颗栓钉和总长度达80公里的焊缝,焊接工程量之大、焊接质量要求之高是其他结构工程所不能比拟的。

  从地王大厦到赛格广场,中建二局华南公司为深圳奉献的一张张名片,也从此开启中建二局超高层团队的攀高之旅”。作为我国超高层施工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建二局承接超过300米以上超高层项目近40栋,超过200米以上超高层项目80余栋。

引领品质革命:三座埃菲尔铁塔”吊上百米高空

  如果用敢闯”来形容深圳经济特区前期发展的话,那么善创”便是新时代深圳的关键词。城市建设者不断探索新技术,用高品质助力深圳迈向全球城市。  

  在深圳市福田繁华的深南大道旁,两栋公寓塔楼伸向天际,这是有着亚洲第一高住宅”之称的东海国际中心公寓综合体。两栋公寓楼由空中连廊连接,让人叹为观止。

 

  中建二局华南公司突破性采用整体提升法,将总重700吨、最大跨度达到30米的空中连廊在180米的高空平稳对接,创下当时国内单体建筑连廊单次提升高度之最。在第十三届《中国10大超级豪宅》排行榜中,东海国际中心位列前三,获得世界级认可。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摇篮,深圳先后孵化了华为、腾讯、大疆等明星企业,吸引290家世界500强前来投资。位于南山的腾讯滨海大厦是腾讯全球新总部,这座现代化智能建筑由两栋塔楼和巨型钢结构连廊组成,打造一座互联互通”的垂直城市”。

 

 空中连廊是大厦重要设计特色之一,三道钢结构连廊总重7500吨,如何在两栋超高层中,架起总重量相当于3座埃菲尔铁塔的结构桥梁?这就必须靠创新技术。时任中建二局华南公司第二项目部经理的朱早孙告诉记者,建筑团队大胆采用新型液压同步整体提升技术,同时引入BIM技术,通过4D电脑模拟整套施工流程,确保提升精准度。

“这就好比用一个巨人之手,把已经在地面组装好的连廊直接提升到高空,同时也是一双巧妇之手,在连廊一次性提升成功之后,施工人员通过它完成毫米级的微调。”朱早孙说。

 

“整个工程对标鲁班奖标准打造,必须是精品工程。”朱早孙说,这些极具设计感的建筑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思潮,也是企业理念的象征。操作每一道工序之前,都要提前策划,深思熟虑,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与众不同,才能保证建筑拥有活的灵魂’”。

智造”全球城市:装配式建筑为湾区注入建造新动能

 深圳光明新区一派火热建设景象,区域内的光明科学城将建成世界级的重大科学装置。要打造尖端人才核心承载区,民生配套极为关键,在光侨路与科裕路交会处东侧,全国最大规模的装配式保障住房项目——长圳公共住房迎来工程正负零的关键节点。

 

作为深圳市建设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试点项目,工程采用世界前沿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内墙板、阳台、凸窗等超过6万个装配式房屋构件在车间生产完成,运抵现场后,像“搭积木”一样组装出近万套住房,节省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

在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兴领域,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具有技术创新及全产业链优势,在河源投资建设装配式工厂,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项目装配式钢混组合主次结构体系住宅装配率高达94%。我们充分利用创新技术,将项目打造成为装配式里的翘楚。”长圳项目总工侯景强举例说,项目部研究出双面胶”式防水预铺反粘施工工艺,就像把双面胶撕开紧紧粘贴到地面,凭此专利就能节约70万元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8位院士还将其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注入其中,周福霖院士的减隔震技术,能够在7级地震发生时,使建筑物受到的影响只有4~5级;周绪红院士钢结构大框架体系技术,可有效减轻建筑自重20%以上;孟建民院士的“本原设计”理论使长圳项目集中体现“建筑服务于人”的思想。

先行示范再出发,深圳提出目标,2035年前新增建设公租房、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共100万套,占全部新增住房的60%左右。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张学凡说,在人们的印象中,保障房就是低端房”。长圳项目就是要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打造保障房建设领域的样板房”,这也是院士们加盟的初心。

正如长圳住宅区建造的全首层的风雨廊设计,居民从地铁或公交场站回家时不会淋到一滴雨;项目还实现了6个小区之间不跨市政路的无障碍连接,业主进入二层绿化平台后,犹如行进在公园之中……创新、绿色、共享的新理念在细节中凸显。

以长圳为代表的建筑项目,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助力深圳先行示范区成为民生幸福的全能冠军”。这些匠心设计绘就中国建筑的品质缩影,也让人们从深圳地标中看到城市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