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2日,星期三,欢迎您访问云顶国际业协会官网

行业新闻

观点 | 深圳破题——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 香蜜湖智库  信息提供日期:2020-11-11   浏览:508

郑秀玉,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从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到今天成为全世界疫情控制最安全、最有效的国家,从应对国际逆全球化态势下的严峻考验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按下“暂停键”到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种“过山车式”的体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非凡信心和定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中国定力和中国信心的最好表达。全会谋划长远,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蓝图,制定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凝聚起党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


在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荣耀与艰辛同在,如何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全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回答好“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优化发展是发展质量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说明中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作出的科学判断,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都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此,发展质量问题必须要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上,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出现72次,在《建议》中出现196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提出的新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和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优化发展就是要确立与当前形势相对应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立足当前,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深圳站在中国面向世界的最前沿,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力驱动下,深圳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至今,深圳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绿色低碳。GDP增速虽放缓,但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发展模式使深圳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冲击下经住了考验。今年上半年,深圳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经济运行回升态势明显,GDP同比增长0.1%。这显示了深圳经济的强大韧性。深圳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深圳已打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形成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三产以现代服务业等“三个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梯次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跃升。在新形势下,深圳积极调整布局,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创新发展是发展动力的要求


《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并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创新基因”是深圳人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的动力源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首创了1000多项改革举措,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40年前,深圳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40年后的今天,深圳在4G及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诞生了华为、腾讯等科技明星企业,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不断为中国科技领域奉献世界级的创新样板。这个惊人的转变就是依靠不断地创新实现的。


稳步发展是发展效果的要求


在“十四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表述中,都采用了程度副词来强调“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例如“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等等。

深圳改革发展的稳步推进,关系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扩大开放的大局。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突破不相适应的制度桎梏,在摸索中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制度、新机制、新关系,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当深圳完成试验田式的探索之后,继续结合自身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和观念升级,深圳始终审时度势稳步推进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圳要按照《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



系统发展是发展方式的要求


“十四五”提出的必须遵循的原则中,首次提出了“坚持系统观念”,这要求今后五年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系统观念是从全局出发的观念,深圳既要看到全国一盘棋的大局,又要积极主动肩负先行示范区的特殊使命。深圳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统筹布局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旨在促进供给端优质要素持续聚集,发展势能稳步提升,高标准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本。

在城市治理方面,40年来深圳的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深圳提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均衡发展是发展目标的要求


“十四五”目标要求着重体现“均衡”的特点,如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等等,强调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空间布局方面,回溯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从原特区内外的“二元”结构,到特区一体化之后的全域共进,深圳不断刷新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为抓手,加快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协调发展。


在民生建设方面,深圳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既要提升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又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教育上,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医疗上,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在社会保障上,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构建高水平养老和家政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深圳必须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建设好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当好改革的先行者、创新的探索者、发展的示范者。